光、影、蒙太奇

光、影、蒙太奇

蒙太奇(法语:Montage)是音译的外来语,原为建筑学术语,意为构成、装配,电影发明后又在法语中引申为“剪辑”。

1923年,谢尔盖·爱森斯坦在杂志《左翼文艺战线》上发表文章《吸引力蒙太奇》(旧译《 杂耍蒙太奇》 ),率先将蒙太奇作为一种特殊手法引申到戏剧中,后在其电影创作实践中,又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,开创了电影蒙太奇理论与苏联蒙太奇学派。

20世纪20年代,爱森斯坦为了向苏联以外介绍蒙太奇(俄语:монтаж )理论,借用了法语Montage一词,并引申到英语中。20世纪30年代初,中国电影人从英文电影理论中认识到了蒙太奇理论,最初曾根据法语旧意尝试将其翻译为“织接”等意,后发现“旧词被赋予了新意”,便保留英语音译,成了一个新名词。

蒙太奇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理论,可谓百家争鸣。包括谢尔盖·爱森斯坦、普多夫金、贝拉·巴拉兹、鲁道夫·爱因汉姆等在内的诸多电影导演、理论家都曾尝试对蒙太奇进行分类。而关于蒙太奇的定义,更是人言言殊。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《电影艺术词典》中认为,蒙太奇论者的共识是:镜头的组合是电影艺术感染力之源,两个镜头的并列形成新特质,产生新涵义。蒙太奇思维符合思维的辩证法,即: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,通过感性表象理解事物的本质。

后来摄影领域以新式的蒙处理技术处理蒙太奇照片,有别于传统调节曝光率、色素分布,蒙太奇是块状马赛克式有机组合。该技术需要成百上千的鳞片,即图片元素。选用的鳞片应分布有多种色素,以便软件组合时不出现空块。成品的照片中含有成千张小照片,于大世界中有小世界,可谓“奇也怪哉”。

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亦出现蒙太奇形象及思维,许多的意象反复在不同的诗句里面出现,如晨钟暮鼓、小桥流水、孤灯冷枕、沉鱼落雁、古宅巷陌、翠竹红梅等等。有诗曰: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有曲曰: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……”等等都可作如是观。

“枯藤,老树,昏鸦,小桥,流水,人家,古道,西风,瘦马,夕阳西下”十个镜头连在一起,营造了孤清冷寂的气氛,是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。这是属于积累式蒙太奇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